根深
强贵州之根
根植贵州、建设贵州、回馈贵州
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,500年前,以“知行合一、天人合一”为核心的阳明文化在黔中大地上种下了文化之魂,从此养育着这方水土。500年时光荏苒,我们扎根在这片亲切的厚土,“知行合一”的贵州人文精神,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,历久弥新。
中国的崛起有赖于东、中、西部的共同繁荣,贵州的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。今日之贵州,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。“知行合一”的人文精神,就是推动贵州城市与自然融合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;就是促进城市与产业融合,产城共振;就是推进城市与乡村融合,协同发展,共同繁荣。
书写贵州城市建设更富成就的历史篇章,是我们的初心与信念。新的时代格局下,我们始终将企业的命运与贵州这片厚土融为一体,担负西部大开发的时代使命,为3600万贵州人民,描绘出新时代的幸福好故事;让14亿中国人民,为黔中大地深邃的文脉历史与崭新的城市形象所动容。
叶茂
享绿色之美
遵循“天人合一”的自然观,共享绿色之美
站立在贵州17.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,我们享受着自然的馈赠,亦要回报以智慧之创造。在青山绿水与天清气朗中成长,我们已习惯置身于绿色生态的怀抱之中,梦想能将“天人合一”的贵州生态智慧耕植于全国。
而今,在美丽中国的时代框架设计下,“天人合一”的价值观精神,就是要尊重自然,顺应自然,与天地“同心”;就是让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,同时流淌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,达到和谐、持久的平衡。
敬畏厚土,执守初心。“天人合一”的核心思想,是贵州生态价值观的根源,也是我们的价值取向。我们将始终彰显顺应天人的生态情怀,推动绿色、环保、共享的可持续发展。未来,属于贵州人民的生态智慧,将在这片土地上翻涌、升腾,传遍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,让世世代代华夏子孙,既能仰望不断拔高的摩天大厦,亦能“遥望星空、看见青山、闻到花香”。
循道
寻匠心之路
工匠精神,从传承到弘扬
才踏上这事业之路,便感受到5000年文明的脉动;放眼九州大地,皆是匠心铸就的文明。从五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两千年前的鲁班精神,从蜿蜒万里的长城到屹立千年的赵州桥……中华民族的不朽文明始终根植于对细节的执着。华夏文明的历史有多久,匠心的足迹就有多长。时移事变,我们仍旧坚守匠心,以心为路。
规律为道,循道而行,不惧陌路。我们一路前行,循道不违,传承先民的匠心。行进途中,且行且悟,对匠心又有了更深刻的领悟:在我国迈向质量强国的进程中,工匠精神,是国家的需要,更是时代的呼唤。我们要在先民的基础上,努力让这部璀璨的中华匠心史弘扬下去,形成一条文化链,对自身树立更高标准,以品质铸就口碑。
我们在追寻企业发展之路的途中,既是循者,亦是行者。让我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寻求发展的道路;让我们以不朽的毅力与不懈的探索,推动中国向质量强国转变的前行之路。
追光
追时代之光
与时代同行,听党话跟党走
“500年后看,云贵胜江南”是明代政治家、文学家刘伯温对贵州做出的伟大预言。改革开放以来,党中央对贵州的深情厚爱,使贵州这片悠悠厚土,经历了百年沉寂后,终于迎来了它的厚积薄发。
而今,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,我们感恩时代的机遇与馈赠,感恩党的引领,使我们在百年沉沦后,终以坚实步履踏出时代的强音。跟随党的步伐,与国家同步发展,为人民不断描绘幸福美好新画卷,是中垣致力发展的方向,也是照亮我们循道途中那抹不灭的光。
时光正好,不负韶华。我们聚在一起,就是为了在有生之年,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。这份“有生之年的意义”,便是将个人和企业的命运,与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、区域经济振兴生动地融为一体,实现自我价值、人生理想,成为一个受人尊重、正直诚信、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。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。